認識難民申請的挑戰與美加安全第三國協議 (2025)

2025 年 3 月 3 日,加拿大移民、難民與公民事務部(IRCC)發表聲明,強調難民庇護制度正面臨諸多挑戰,並宣布多項政策調整,以強化安置措施並打擊移民欺詐。這些變革與全球難民潮上升,以及加拿大與美國間的**安全第三國協議(Safe Third Country Agreement, STCA)**密切相關。

隨著世界範圍內的政治衝突加劇,加拿大政府在提供庇護與維護移民系統完整性之間尋求平衡。該國已承諾接納來自烏克蘭、蘇丹等地的難民,同時也加強對非正規入境者的管理,以防止庇護制度被濫用。

安全第三國協議要求尋求庇護者在抵達的第一個安全國家申請庇護,而不能在美國入境後再轉往加拿大申請。2023 年 3 月,協議進一步擴展至美加邊界的所有地點,使得尋求庇護者試圖進入加拿大的方式更加受限,也讓移民管理面臨更大的壓力。

本篇文章將探討加拿大當前難民庇護政策所面臨的挑戰、美加安全第三國協議的影響,以及針對庇護制度的常見誤解。

當前加拿大難民庇護政策與制度面臨的挑戰

1. 來自境外戰亂區域的難民安置問題

隨著全球衝突加劇,來自烏克蘭、蘇丹、阿富汗等地的難民申請持續增加。2025 年 2 月,加拿大政府宣布延長烏克蘭人的臨時措施,允許申請人獲得三年開放式工作許可或學習許可。此外,加拿大承諾為 7,000 名受蘇丹戰亂影響的難民提供永久居留機會。

然而,難民湧入導致庇護資源吃緊,尤其在多倫多、蒙特婁、溫哥華等主要城市,庇護所幾乎滿載。部分難民只能暫時安置在臨時收容所,甚至無家可歸。地方政府與社區需要提供更多住房與社會支持,以解決這一困境。

2. 來自境內的非法移民難民申請

除了境外難民,加拿大境內的持學生簽證或工作簽證入境者,因簽證即將到期或已逾期,選擇申請難民庇護,以避免遣返。這類申請雖然符合程序,但其動機與真正因戰亂逃亡的難民不同,增加了審批工作的負擔。

為防止濫用庇護機制,加拿大政府正加強審查,並警告提供虛假文件或誤導性資訊者,將面臨拒簽、遣返,甚至禁止入境的懲罰。

3. 申請案件積壓,導致審批時間延長

難民申請案件激增,導致審查時間大幅延遲。2025 年,庇護申請的平均處理時間從 2022 年的 18 個月增長至 24 至 30 個月,讓許多申請人在等待期間無法獲得工作許可或社會福利支持。

移民部門正積極招聘審查人員、提升數位化處理速度,但短期內仍難以解決案件積壓的問題。

加拿大-美國安全第三國協議的挑戰

1. 安全第三國協議的實施

該協議要求難民必須在第一個抵達的安全國家申請庇護,因此,如果難民先抵達美國,則不能再轉往加拿大申請,除非符合例外條件(例如直系親屬在加拿大)。

2023 年 3 月,該協議擴展到美加邊界的所有地點,使難民無法再利用非法入境點申請庇護,但這也導致部分難民選擇危險方式繞道進入加拿大。

2. 美加邊境的非法入境現象

由於協議限制,一些難民試圖非正規入境,如穿越魁北克與紐約邊境,或透過偏遠地區進入加拿大。這些行為不僅違法,還可能導致生命危險。例如,在冬季,非法入境者可能因低溫導致失溫甚至死亡。

為此,加拿大政府已加強邊境巡邏,並加速遣返不符合資格的申請者。

常見的誤區

1. 難民庇護 ≠ 永久居民

申請難民庇護並不代表能立刻成為加拿大永久居民。獲批庇護後,申請人可能只能獲得臨時居民身份(如工作或學習許可),並需要經過多年的程序才能申請永久居留。

2. 被安置在庇護中心 ≠ 可永久居住

部分難民認為被安置到庇護社區後,就可以長期居住。事實上,庇護中心屬於臨時安置,一旦申請獲批,申請人可能需要搬離,讓資源讓渡給新的難民。

3. 申請庇護時提供虛假文件,將導致嚴重後果

提供假文件或虛假故事可能導致申請被拒,甚至被遣返。此外,偽造文件屬於移民詐欺,可能會導致申請人被永久禁止入境加拿大。

4. 庇護程序需要經過嚴格審查

有些人誤以為,只要抵達加拿大並申請庇護,就能立即獲得保護。事實上,每個難民申請都需要經過**加拿大移民與難民委員會(IRB)**的審查,且需要證明個人確實面臨迫害風險,否則將面臨拒絕和遣返。

結論

2025 年,加拿大的難民庇護制度面臨來自境內外的多重挑戰,包括來自戰亂地區的難民安置問題、境內非法移民申請數量上升,以及案件積壓導致的審批時間延遲。

此外,安全第三國協議的擴展,使得許多難民試圖尋找非正規途徑入境,進一步加重了加拿大邊境管理與難民安置系統的負擔。

政府正努力維持庇護制度的公平性,確保真正需要保護的人能夠獲得幫助,同時防範移民詐欺與非法入境行為。對於申請庇護的人來說,理解正確程序並提供真實資訊,才能確保自己的權益,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