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拿大移工卡車司機如何應對美國聯邦道安法規的校正回歸

2025年4月,加國移工卡車司機面對一個問題,美國總統川普簽署一項行政命令,要求所有持有CDL A執照的商業駕駛員須具備足夠的英語聽說能力,才能合法在美國道路上行駛。事實上,這項要求早已列於美國聯邦法規(49 CFR §391.11),但長年執行寬鬆,此次行政命令被視為政策「校正回歸」。對於長期依賴翻譯App與非正式手段因應的外籍司機,將產生直接衝擊。反觀加拿大,目前聯邦與省級並無明文強制語言能力標準,加國移工卡車司機尤其從事跨境運輸者,必須重新審視即將到來的執法環境變化。

一、加拿大各級政府對商業駕駛英語能力的篩檢制度

雖然加拿大聯邦層面未對商業駕照設立語言門檻,但實務上由各省政府主導的筆試與路考設計,已形成一定程度的語文篩選機制。以BC省為例,所有涉及客運服務的商用駕駛考照須以英語應考。即使非客運業務的駕駛考照者,亦僅在特定ICBC服務中心可申請使用電子翻譯機或紙本字典協助,且不保證提供。筆試與MELT課程通過後,若在路考階段因英語聽說能力無法理解考官指令,也可能無法取得駕照,實質構成語言門檻。

安大略省、新斯科舍省、阿爾伯塔省等多數地區筆試皆以英語進行,僅少數地區提供法語服務,並且不接受他人代為口譯。部分地區筆試題庫中已包含交通術語與專業用語,對於語言基礎薄弱的新移民而言,考照門檻實質升高。即便成功通過筆試,MELT 課程中仍需接受英語教學、英語測驗與場景模擬。這些設計表面上與語言能力無直接關聯,但在實際操作中,語言理解程度會直接影響考核通過與否。

此外,多數省份的職業駕駛筆試與路考皆不接受第三方翻譯協助。當駕駛人無法以英語(或法語)與考官即時互動並回應突發情境時,將被視為不具備基本執業條件。因此,語言能力雖未列為書面條件,卻已成為無形的篩選機制,對許多來自非英語文化背景的移工司機而言,這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。

二、美國政策為何影響加拿大職業駕駛?

首先,加拿大是美國境內第二大外籍商業司機來源國,僅次於墨西哥。根據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及後續運輸安排,加拿大持牌司機可合法進行跨境貨運與集裝箱運輸,許多物流公司將其納入跨國車隊。然而,由於語言政策不一,部分來自非英語母語國家的司機缺乏與執法人員直接溝通的能力,往往依賴通訊軟體或導航翻譯應付路檢,長期以來在執法單位眼中屬於「勉強可接受」的風險族群。

其次,儘管加拿大本地司機人力總量充足,願意承擔夜間長途、惡劣氣候或高強度工作的比例卻逐年下降。許多移民與臨時外勞選擇以此作為進入勞動市場的切入點,尤其長途與跨境路線往往更易取得工作許可與雇主支持。換句話說,一旦美國加強執法,將直接排除這群以跨境為主要營收來源的司機,造成加拿大境內物流人力嚴重斷層。

最後,美國道安規範以屬地主義為核心原則。無論駕駛人是否持有加國駕照或是否具備合法工作簽證,只要行駛於美國領土,即須完全遵守當地聯邦與州級法規。此一原則不僅適用於交通號誌與道路規格,更適用於語言應對與通訊標準。任何在美國境內駕駛的商用車輛,如有駕駛無法用英語回應執法人員,皆有可能遭停車、禁駛甚至進入聯邦不良記錄名單。

三、加拿大司機應如何因應美方政策變動?

1. 哪些族群風險最高?

來自東亞、南亞、東歐等非英語母語國家的司機群體,特別是持有省提名工作許可、尚未獲得永久居民身份的新移民最為脆弱。此類群體語言能力多半停留在「聽懂部分單詞」或「靠習慣猜測指令」的層級,遇突發路檢容易陷入被動。

2. 法規調整可能帶來哪些衝擊?

  • 執法人員隨機路檢無法應對,立即開立停駛單,導致延遲或失去運送契約。
  • 被雇主視為「潛在風險」,轉為僱用語言能力更高的駕駛人。
  • 工簽續約與移民申請遭質疑語言未達標準,影響申請成功率與轉換身分進度。
  • 個人聲譽與履歷受損,未來求職競爭力下降。

3. 應對行動計畫

短期行動

  • 自我語言能力測試,確認能否應付常見交通檢查。
  • 隨身攜帶應答小抄,包括司機資訊、貨物種類、目的地與標準問答。
  • 加入語言較強之車隊或安排副駕支援跨境運輸。

中期提升

  • 報名ESL英語課程,集中加強交通相關用語與實用對話。
  • 鼓勵雇主安排行業語言訓練課程,減少前線駕駛壓力。
  • 主動參與英文交流社群,如車隊微信群轉向英文聊天室,習慣日常英語思維。

長期規劃

  • 報考CLB或IELTS等官方語言能力測驗,為未來移民鋪路。
  • 向雇主提出職場語言改善建議,如雙語指令卡或AI語音助手。
  • 定期檢視交通政策與雙邊協議,掌握風險轉變與執法趨勢。
四、政策因應須有集體力量與長遠觀

在政策應對之外,加拿大的相關公會、協會與職業團體也應主動介入。舉例而言,加拿大卡車運輸協會(CTA)或各省的卡車司機工會,應針對美國政策變動提供即時資訊翻譯與語言教育資源。政府方面則可考慮設立「跨境運輸英語強化基金」,協助中小型車隊為員工提供語言進修津貼或模擬檢查演練。

此外,許多從事商業駕駛的移工司機並非一開始就從事長途或跨境工作,而是因市場機會與雇主需求而逐步轉向相關領域。因此,移民諮詢顧問與職業介紹單位也需在配對職務時,明確說明語言能力對職業發展的重要性,避免誤入高風險執業區。

最後,跨境卡車司機所面對的法規變動,往往涉及國際政治與經貿脈動。此次美國加強執法的背後,也可能與選舉年強化本土勞工政策有關。加拿大司機與業界應具備國際政策敏銳度,掌握脈動、主動應對,才能在風雲多變的環境下穩健前行。

結論

面對美國聯邦政策「回歸原則」,加拿大移工與新移民卡車司機不可再抱持僥倖心態。語言能力早已不只是職場競爭力,更可能成為能否上路、能否續簽、能否移民的決勝門檻。即使加拿大本地尚未實施類似制度,但面對高度一體化的北美運輸體系,加方司機必須主動應對國際執法趨勢。唯有提升語言實力與法律意識,才能穩健駕馭未來之路。